来福:精益管理,持续创业,财务自由❤

核酸检测(“雷达”)、防疫基础设施及当前问题

2022-11-30 15:10

兔主席 20221130


结合目前身边的一些情况(坐标北京)说说疫情防控遇到的问题。
1.感染人群增加后,人们做核酸的动力大大下降。一是混管阳性的概率大大提高,而对混管阳的处理,因社区而不同:有的封户,有的封单元,时间长短不等。长的可达一周。一般人都不想进入这种状态。二是认为核酸是传播事件,阳性概率也提高。人们非常害怕阳性,主要是害怕去方舱;
2.方舱这个东西很微妙。人性化角度讲,方舱当然不应修得太差,但除了资金角度以外,从另一个更加“隐性”的角度讲,方舱也不能修得太“好”——当然要看到,不同人对“好”的标准定义是不同的。如果极端情景,方舱修得舒适便利——甚至接近自己居家隔离的体验(而且要考虑到许多普通人的居住条件也不好),那大家就不那么害怕去方舱了。所以,在目前的方针策略下,方舱有一个隐性功能就是“震慑”:它一定是提供反向激励的,就得让人害怕去方舱,基于此约束自己的行为,减少感染。所以,方舱和居家隔离必然是两个逻辑。方舱模式有利于减少传播,居家隔离会增加传播;
3.所以,人们害怕混阳封户封单元,也害怕感染阳性转运方舱,但能够触发这两个事件的只有一个情形,就是做核酸。所以人们做核酸的意愿下降;
4.对于动态清零的公卫监管来说,这是个经典两难,如果没有高频的、广泛的核酸的话,就不能及时发现案例,无法尽早地转运隔离,结果导致社区爆发;而高频、广泛的核酸本身又会导致传播事件,是社区爆发的由头。总而言之,我们发现,一旦感染病例达到某个阈值,大面积筛查核酸的手段就不好用了。反而会增加各项成本;
5.对管控和方舱的担心使得人们不愿意做核酸,能少做就少做,能不做就不做。而在病例达到某个阈值后,公卫监管也认为核酸有风险、有成本,并且考虑民众便利,就选择放弃强制要求全员核酸;
6.但为了坚持目前的方针策略,为了避免感染扩散,一般的公共场所、公共交通等又要求来访者出示核酸阴性结果(例如48小时核酸),这就逼迫人们做核酸。人们也陷入选择两难;
7.最后的结果仍然是能少做就少做,能不做就不做,一家人选择一个不得不出门的人做核酸,其他人则少做。但只要有一个人做核酸,就有混阳和传染风向。但为了工作生活,人们也只能承担这样的风险;
8.还有一条,当感染病例达到一定程度后,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减少混管阳,方便各地管控,会将社会面的核酸点撤离,只保留社区内的,这又使得人们需要花很多时间在自己的社区内做核酸;
9.结果是,为家庭生计出行(例如上班)的人需要继续做核酸,他们会把很多时间放在社区里做核酸上,但可以使得其他家人非必要不核酸,尽量居家、避免社会面;
10.做核酸的人少了,人口流动少了,总体静默了,必然会导向一个结果,就是我们观察到的确诊病例减少。这里要提一下,这里有两个因素导致的减少:一个是观察维度的结果:只要居民没有全员核酸,我们是无法了解真实的感染情况的,疫情有可能存在社区爆发,但也有可能没有,但只要不做核酸,我们是无法判断的;另一个则是真实的减少:由于人口流动显著降低,人们感染病毒的场景和机率自然会变小(R0变小),所以疫情传播确实也会变小。但这是以人口流动减少为前提的,这一条的直接结果就是增加经济社会代价;
11.因此,没有全员检测 + 较长时间静态管理(不一定是绝对的,但是是相对的),我们自然会从数字上看到案例减少,疫情被控制住了。这时就又有了放开的希望;
12.所谓的放开就是复工复产,该上班上班,该上学上学。但可以预见的是:公共场所的核酸阴性要求依然会存在,各地还会要求48~72小时检测。此外,这里还只是讲同城人口的情况。例如只要涉及跨地区,就有三天两检的要求。总而言之,强制核酸的场景是很多的,只要社会一运动起来,传播增加了,检测的人也多了,那么疫情又会上来(体现在:我们观察到的确诊病例又会增加)。疫情上来后的结果是:再度进行静态管理;
13.可以看到,这里会出现反复循环。一收就能控住,一放就会呈现爆发。在这个循环里,社会自然很难回到正常秩序。眼下处在冬季,春节将至,春节是中国最重大的人口流动事件,以现有条件,一定是希望坚持到春节,到春暖花开,不致出现人口流动及寒冷季节导致的呼吸道传染病规模爆发和医疗挤兑的。而只要按照现在进行静态管理,是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的,但对经济社会秩序肯定会有负面影响;
14.但说了这么多,其实不难看见,《第九版》里把核酸作为防疫基础设施是有道理的:核酸是发现疫情的“雷达”、“眼睛”、“鼻子”、“感官”,没有高频全员核酸就是关掉“雷达”;关掉“雷达”就无法及时发现社会面的疫情/病例,而无法及时发现疫情/病例也就无法在“四早”的前提下在社会面实现“动态清零”;而无法做到“四早”,其实也就无法做到精准防控,往往只能被动地去应对已经潜伏在社区里甚至已经爆发的疫情。而如此一来,自然就无法很好的平衡疫情防控和经济生活的关系,不易做到最小化经济社会代价;
15.说到这里,人们可以看见,目前的体系最依赖的其实就是高频、规模性的核酸检测。回想疫情初期,中国的核酸检测能力为世界折服,是我们抗击疫情的法宝。而核酸检测依赖的是及时发现疫情,在最早的时候就做出响应,应该是一种经典的公共卫生预防手段(而非个人医疗手段)。细读《第九版》也可以看到,核酸检测贯穿整个防控方案,是我们最有效的防疫基础设施;
16.而中国疫情防控目前遇到的问题,其实就是核酸检测基础设施遇到的问题:实践中,专业性下降、准确性下降、可依赖度下讲,在产业化后,还有一些违规操作,因素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而论了。可想而知,“雷达”出了问题,疫情防控自然会出问题。而正如本文最初所写,当疫情达到阈值后,核酸检测本身就会提供疫情传播场景;大规模依赖混管,也使得疫情社区爆发后混阳比例大大提高,这时再采取防控手段,又会导致居民工作生活不便。而为了精准防控,增加居民便利,选择减少全民/强制核酸,相当于把问题归咎到疫情防控的根本基础设施——检测疫情的“雷达”。而把“雷达”关掉了,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结果精准防控更难实现。这就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17.核酸检测作为“雷达”,其功能是检测和预防,最终是不能替代疫苗接种的。核酸为我们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等到了SARS-COV-2病毒的渐进减弱,但我们必须抓住通过庞大核酸基础设施换来的时间,在全人口范围内接种疫苗,而只有提升了关键人群的疫苗接种率,才能增加我们社会对抗COVID-19-Omicron的能力,增加我们的选择,最终让我们打赢与COVID-19-Omicron的伟大斗争。




来源: mp.weixin.qq.com/s/?source_url=https%3A%2F%2Fmp.weixin.qq.com%2Fs%2Fj8HKe9-ZZxqkEUg8VmWMOg&id=b671665d2ecc7f0bbdc776908197a194

阅读:1092601 | 评论:0 | 标签:防疫 自媒体 中国

想收藏或者和大家分享这篇好文章→复制链接地址

“核酸检测(“雷达”)、防疫基础设施及当前问题”共有0条留言

发表评论

姓名:

邮箱:

网址:

验证码:

公告

收集各种优质投资、金融、时政的文章,帮助一级/二级投资人做出正确判断,收获α+β收益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