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精益管理,持续创业,财务自由❤

如果吴建民健在,他如何看今天的大变局?

2022-06-18 23:35

以下文章来源于吴建民公益基金会 ,作者徐波

吴建民公益基金会 .

北京吴建民公益基金会官方微信公众号

作 者:徐波 吴建民公益基金会理事、法国“吴建民之友”协会主席
来 源:吴建民公益基金会
          (ID:wujianminfoundation)


一个星期前,我在巴黎见到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并安排他与一个由在法国大企业华人高管组成的法中环保NGO组织座谈“国际双碳趋势与中国”这一主题。

与会者合影

王石是疫情两年多来我们在巴黎接待的第一位来自祖国的客人,他的到来让久在海外不能归国的大家喜出望外。座谈会上,王石以疫情开始第一天的时间线与大家分享了他在国际环保、公益和划艇运动3个平台上为促进中国与世界相互理解和交流所做的工作。

作者徐波与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法中环保文化促进会会长王琳洁合影

由于王石是吴大使的老朋友,而他目前所做的一切又都是吴大使生前向中国社会各界所积极倡导的,我对他在疫情困难条件下积极有为,发挥其民间友好大使的重要作用赞叹不已,并顺便提及一周后的6月18日是吴大使逝世6周年。

不料,王石和所有的与会人员闻之,纷纷唏嘘不已,吴大使居然离开我们6年了!

吴建民大使

是的,时间过得太快,而这6年来,中国和世界又发生了多少事!

6年来,混乱的国际形势,又唤起多少国人怀念吴大使和平外交思想及其生前对中国社会各界如何认清时局的各种忠告。

于是,在巴黎这样一个阳光普照的星期天下午,王石及法国企业中国高管,还有来自清华、复旦、交大等校友会的代表们,大家无不感慨当年吴大使对中国社会发出的那些震耳发聩的忠告,感慨他离世后给我们的思想生活和思辨空间所留下的莫大寂寞,感怀他那个曾经的中西方文化交流乐此不疲的摆渡人角色,及其他在国际舞台为中国和平崛起四处奔走,并给世界留下的那种谦谦君子的印记。

吴大使驾鹤西去多年,我一直纳闷,为什么一提到他的名字,人们还会牢记,甚至肃然起敬?

6年来,只要有人知道我在做吴大使未尽的事业,总会有人对我说,他(她)认识吴大使,完全认同其并称赞吴大使是一个高尚的人。

在数不清的人中,也常有人问我:“如果吴大使健在,他会怎么看今天的世界和世界中的中国?”你作为最了解吴大使思想的人,你能告诉我们吗?”

这的确是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不易回答,但我觉得不妨作为我今年纪念吴大使瞑辰的一个话题吧。

如果吴大使健在,
他会如何看今天波诡云谲的百年大变局?
 
对于这个充满假设性的问题,至少从哲学层面上看是无解的。法国人常说,如果世界上存在着假设,就可以把巴黎装进瓶子里了。面临今天由于新冠病毒和俄乌战争所造成的各种世界乱象,我相信吴大使生前可能与你我或绝大多数国人一样没想到,或至少没有想到形势会发展到如此地步。

然而,他的忧患意识是有的,甚至非常强烈。在他临终前两周,我们曾在巴黎聊了很多,看得出他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范围的民粹化、极端化倾向忧心忡忡,对中国和平崛起所面临的国际严峻环境日益恶化忧心忡忡。

为此,他甚至向我发出了“这个世界太乱了”的感慨。

随着中美断崖似的关系恶化、地缘政治和战略冲突加剧、经济、科技和供应链脱钩,中国与美国,甚至更广泛意义上与西方国家的整体关系进入了一个相当的不确定期。

确切地说,这是吴大使逝世6年来最大的国际国内变化。

对于这样的变化,我们只要看一下一惯在中美之间奉行对华相对友好的欧盟对华立场的转变,以及美国皮尤研究所连续几年在西方国家针对中国的民调就可略见一斑。

“这个世界怎么啦” ? 

在中国,人们几乎天天都在问这样的一个问题。那个曾经说过“有1000条理由呵护,没有1条理由可以破坏”的中美关系早已千疮百孔;那个由天真烂漫,能一口气背诵几首唐诗,会唱茉莉花的特朗普总统外孙女安娜贝娜所代表的中美友好早已成为遥远的过去。

特朗普总统的外孙女安娜贝娜

为中国客人演唱《茉莉花》


取而代之的是白宫、五角大楼、国务院、国会山和美国媒体所展开的中美间的一场全方位无死角的冲突。


在过去的一二年里,朋友们经常会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一些吴大使过去的讲话,如吴大使告诫外交学院的同学们,今天的中国已处在世界舞台的中心,也是离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目标最近的位置,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越要清醒,如果头脑发热,看错时局,一切都会断送。用吴大使本人的话:“你们这些年青人,就是今后到了我今天的年龄(时年77岁)也难以回到这样的好局面”。

许多朋友对我说,如果吴大使活到今天,他会对这个世界感到由衷的失望和痛苦,原因是他太希望在他的有生之年看到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太希望和平崛起的中国融入世界,并与世界共同发展和繁荣。


他提出“爱祖国、爱人类”的口号,就是希望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人认清形势,将自己作为世界各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他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作为全球化的最大收益者,必须坚定不移地拥护全球化,而拥护全球化就是要努力维护和平、反对战争,在国际上坚定不移地走韬光养晦的道路,从而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为此,他的这种反战思想曾一度被国内一些极端网民攻击为“缺钙”“没骨气”,甚至视作与西方“沆瀣一气”的“叛徒”。

但对广大中国民众,特别是企业家、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家庭来说,吴大使的存在无疑是他们的一大福音。他们认同吴大使的理念,认为他是一个头脑清醒,具有全局观的战略家、外交家。

去年我就吴大使逝世五周年采访一些吴大使的生前法国好友。前总理拉法兰说吴大使给外交赋予了崇高的涵义,前外长维德里纳说吴大使是这个混乱世界上难得的一位“智者”。

如果这位“智者”今天还健在,他会对今天的一切又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就我对他的了解,他很有可能会继续仗义执言的,直抒胸臆,否则就会如鲠在喉,非常痛苦。

为此,有朋友对我说,6年前的这场车祸夺走了他的生命,也夺走了中国社会仅存不多的良知和思想,但对吴大使本人并不是坏事,毕竟可以一了百了,省得他今天看到所有的一切都会特别闹心,但又出于中国人的各种人情世故考虑,不得不欲言又止。

结论:驾鹤西去的吴大使固然让人悲伤,但他却为自己的青史和公众的口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及其无限想象。

就此君前者的评论,我想起当年《凤凰周刊》的社论,“吴大使像高雅的仙鹤在中国社会‘鹤立鸡群’,如今仙鹤走了,留下的却是数不清的乌鸦”。

从当下充满战争叫嚣的网络世界看,此君的话并不假,吴大使一了百了,否则,他不被今天这些好战的“爱国主义”网民骂死,也会被他们的吐沫星子淹死。不信你看看俄乌战争开始时那些网民的好战言论吧,在这样一个宣泄仇恨与暴力的网络世界里,吴大使所倡导的那种拥抱“全球化”“与国际接轨”“和谐世界”等理念已显得多么格格不入!

然而,吴大使是否就会如同朋友所说的,考虑到各种人情世故,他会在一些大是大非问题上“三缄其口”?

我主观的推断是不会的,这里有他的人生观,也有其性格,特别是那种一贯的担当精神。

在与他交往的近20年里,他的思想活跃和工作创新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按步就班不是他的风格,独立思想和敢言成就了他,在外交部,吴建民是有名的“另类”,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但他却以实际行动或以事态发展的最终结果验证了他的正确性,否则,国人也不会在他逝世6年后还念到他的那些苦口忠告,也不会在6年前突然离世给中国社会带来那么大的震动,更不会有党中央三代领导班子在其八宝山追悼会上赠送花圈这样崇高的待遇。


当然,作为外交家,吴建民是非常讲究沟通艺术的,他在国际舞台上表达观点是那种让人接受起来非常舒服,是那种事情办了又不伤和气的沟通艺术。

然而,他与国人不同思想的交锋时,却并不讲外交辞令,原因是他急于求成或在关键问题上他觉得必须旗帜鲜明。

在我看来,他的这种率真让人会觉得不像外交家,更像一个读书人,一个纯粹的知识分子,如在上海办世博会时,国际展览局曾经对上海方面提交的世博会“注册报告”的质量提出疑议。作为国际展览局主席的吴建民,其职能是“统而不治”,具体事务是那位西班牙籍的秘书长的事,但他却非要跑到前台,出面批评上海,做了一件有悖中国“人情世故”常识的事。

他不知道后果吗?

2001年5月2日,吴建民大使向国展局秘书长洛塞泰斯递交中国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申请函

他当然知道,但这就是吴建民的性格。原因是他太爱上海,太爱国际展览运动,太希望将世界带到上海后将是一场让世界满意的世博会,而“注册报告”就是这样一个针对国际参展方的参展技术指南。

这件事让我发现,他并非是一个圆滑的人,后来在国内的媒体论坛上,他在一些观点交锋时是非常直白的,也许他觉得对同胞就得真诚,观点不同就应该争鸣。

他曾对我不至一次地说过,国家在转型发展中,许多事情都是第一次,没有经验,需要辩论,一个人若有观点,要为国家做事,就得积极参与这种公共生活和参与各种思想交锋。

正是这种指导思想,使他能够不计个人得失参与各种外交政策辩论,并为此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思想财富。

为此,我大概可从逻辑推理及其他的担当精神判断,他如今天健在,肯定会继续发声的,而且声音还会很响。
 

他若健在,
又会对我们说什么?
 
吴大使平时对我讲的比较多的话是“爱祖国、爱人类”“形势比人强”“要合群”和“改变自己要比改变别人容易”。这些话过去我也一般听听,现在觉得格外亲切。

1. 爱祖国、爱人类

关于“爱祖国、爱人类”,这很好理解,在全球化时代,如果我们不能将祖国和世界放在一个位置上,全球化就会出错,现在在美国等相当的西方国家内部出现反全球化势头,就是因为这些国家太强调自己的利益高于世界的利益。

2012年9月,吴建民回到母校南京二中,题词“爱祖国,爱人类”

吴大使常说,爱国主义是爱自己的国家,民族主义是恨别人的国家。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在提倡爱国主义的同时必须坚定反对民族主义。中国的和平崛起需要一个和平的世界,只有在一个和平、开放与包容的世界里中国才能真正实现和平崛起。

2. 形势比人强

至于“形势比人强”,这也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意思是国际形势有其内在规律,外交人员看问题要客观,不能因各种主观原因去迎合各种不符合实际的形势判断需要。

他常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外交也是生产力”。时局势判断正确了,国家发展少走弯路,人民受益,反之,国家与人民双双受损。

他喜欢举2001年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时江主席当即给小布什通电话的例子。吴大使说,江主席在第一时间严厉谴责恐怖袭击,声援美国人民,为中国赢得美国政府和人民的信任,也为中国赢得入世及其后来的20年战略机遇期。

前一段时间,微信里疯传吴大使这句话,大家都意识到国运其实与我们判断世界发展的趋势是相辅相成的,这说明吴大使的讲话拥有广泛受众。


3. 要合群

至于“要合群”,这是一句老百姓的俗话,意思是人要有朋友,国家也一样,要交更可能多的朋友。

这句话与前面要正确判断形势是有逻辑关系的,形势判断正确,自然就与大多数国家站在一起。

从20年前中国入世,到后来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都是吴大使所说的“合群”的表现,中国这样一个后发国家,不融入世界,不向世界学习,如何才能进步?如何才能实现民族复兴大业?

他生前曾对我语重心长地说,像中国这样的经济体量,从石油、天然气、粮食等原材料再到芯片等高科技,需要进口的东西那么多,怎么能离开世界呢?同样,今天的中国不仅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也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中国的产出占世界18%,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占25-30%,世界又怎么能离得开中国?

如果吴大使今天健在,他肯定会要我们高度警惕各种“脱钩”,因为不管理由多么充分,与美国或与西方国家的任何“脱钩”肯定是双输的选择,或至少对处于全面复兴的中国是最不利的。

2022年4月21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在海南博鳌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发表题为《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的主旨演讲

4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指出“世界各国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要穿越惊涛骇浪、驶向光明未来,必须同舟共济,企图把谁扔下大海都是不可接受的”。

王毅外长在去年纪念中美《上海公报》50周年和上个月纪念基辛格博士99岁生日的两次活动中均大声呼吁中美两国必须回到对话轨道,两国关系不能再任其恶化下去。

这些都说明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拥抱全球化,反对中美及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各种“脱钩”,不仅是吴大使生前的愿望,也是中国政府领导人和外交当局的坚定主张。

如果吴大使健在,
我们对他又该说什么?
 
在上星期天的座谈会上,旅法华人公益组织、企业家和知识界对王石在疫情特殊条件下依然坚持以环保、公益和划艇为平台促进中国与世界的沟通表达了钦佩。

WCCO顾问王石在塞纳河上畅划

王石的行动不仅唤起旅法华人社会对加强包括与法国在内的世界人民沟通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的认同感,也让大家感受到在当下低沉的国际氛围中民间社会依然充溢着人民间的友好与善意。


在吴大使离开我们的6年时间里,当我们为这样的智者突然离世而感到痛苦与迷失,当我们在呼唤或寻找中国社会新的吴建民时,我真切地看到以王石为代表的中国与世界对话友好的民间力量,这种民间友好的力量就是中国继续全球化航程,不与世界“脱钩”的民意保障。

几天前我一位上海世博会的老同事在上海最困难的时候站出来,在上海高校的一个平台上讲授科学防疫和学习国际经验的重要性。我听了他的直播,觉得深入浅出,讲得特别好,虽然都是些常识,能站出来讲,令人钦佩。

我马上通过微信与他就上海如何疫情后重建国际信心进行坦诚交流。我知道上海政府工作解封后的重心工作之一就是让那些已离开上海的外国企业家尽快重新回到上海,让他们重新对上海的未来树立信心。

老同事对我说,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别无选择,就是加速上海的对外开放。他说,上海的城市精神就是开放,没有开放,就没有今天和未来的上海。“你要让老外重新信任你,首先是要做好我们上海自己的事。”

朋友的话让我马上联想到吴大使的一句口头禅“改变自己要比改变别人容易” 。上海封控后,我的一些在上海生活20多年的法国朋友陆陆续续回到了巴黎。我理解他们离别时的惆怅,甚至一定程度上的怨恨,但谁让奥密克戎病毒如此可恶呢!

然而,要让这些热爱上海的法国人和所有热爱上海的欧洲人、美国人们都回到上海,唯一的办法还是我老同事说的深化改革开放,将上海的大门开得大大的,把营商环境做得好上加好,这样才有可能老外们重建信心,才有可能让他们重返上海。

因此,如果吴大使健在,我就会对他说我们会“把自己的事做好”的。

从中美地缘政治的残酷博弈到俄乌战争、新冠病毒所造成上海及中国相当城市的严格封控、到全球供应链重组、再到世界和中国经济的下行,在这样一个大动荡的变局时代,灵丹妙药并不多,而最有效的方法莫非就是吴大使所说的先做好自己的事再说。

在今天这个混乱的世界里,抱怨已没用,打嘴炮无济于事,再说,疫情已让多少人身心交瘁,还是远离那些戾气,踏踏实实做点事,保持一种心灵里的高雅与淡定吧。然后,如果有时间独处时再扪心自问,我们到底要什么样的生活和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我想,答案其实并不复杂,只要我们继续拥抱全球化,拥抱世界,世界也会继续拥抱中国,中国在未来全球化2.0版中还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及其重要的发展利益。

我甚至想,如有可能,我们每个人是否都应该像王石那样,在艰难的疫情下和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坚定信念,以一已之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做一些中外人民沟通与交流的事,向世界人民说明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渴望与世界相互交流,中国人民是愿意与世界人民一起合作共赢的。

如若如此,这也是今天我们纪念吴建民大使的一种最好的方式。


排版 | 余心丰

审校 | 一 一   主编 | 孙允广

正和岛新媒体
(ID:zhenghedao)

面向中国商界决策者的新媒体,解析商界大势,聚焦商业价值,助力企业家持续成功,让新商业文明的曙光温暖世界。

关注正和岛,和280万企业家、管理者一起,看透商界大势与大事。

《任正非:面子是给狗吃的》

《马化腾凌晨4点看产品,马云一年飞行1000小时:成年人的牛逼谈何容易》

《王林:此次疫情,对所有企业都是一场倒逼》

《张瑞敏,自以为非》

长按上方二维码识别关注


来源: mp.weixin.qq.com/s/?source_url=https%3A%2F%2Fmp.weixin.qq.com%2Fs%2FuqZBRdD8YE9HaQM1EK9shQ&id=2efab8860190c8faf71cc1732b6fe6b7

阅读:1822093 | 评论:0 | 标签:无

想收藏或者和大家分享这篇好文章→复制链接地址

“如果吴建民健在,他如何看今天的大变局?”共有0条留言

发表评论

姓名:

邮箱:

网址:

验证码:

公告

收集各种优质投资、金融、时政的文章,帮助一级/二级投资人做出正确判断,收获α+β收益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