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精益管理,持续创业,财务自由❤

当苹果和英特尔分手,半导体巨头走到十字路口

2021-04-27 12:40

- Apr. 27, 2021 -

苹果正在“摆脱”对英特尔的依赖,不遗余力地发展自研芯片。而对于英特尔来说,所面临的危机还不仅于此。进步缓慢的自家工艺、迅速崛起的竞争对手,以及客户们的“独立”,都将这个巨头一步步地推向了悬崖边。

不过,全球市场对芯片的需求日益高涨,让英特尔仍旧有扳回一城的机会。而英特尔也正在努力追赶。36氪出海今日推荐的这篇文章,将为读者解析英特尔面临的挑战、应对的策略,以及未来的机遇。


苹果加速替换英特尔芯片,半导体巨头走到十字路口。


4月24日,英特尔发布了一份有些黯然失色的财报。营收、毛利率、净利润同比下降,净利润更是跌了41%。虽然 CCG 消费业务营收上涨了8%,但这背后有疫情带来的远程办公红利,而英特尔引以为傲的数据中心业务营收同比下降了20%,押注未来的 IoT 和自动驾驶芯片业务对整体的贡献少得可怜,不到10%。


形势对英特尔越来越不利。在刚刚结束的苹果春季发布会上,新的 iPad Pro 和 iMac 都装上了苹果最新的 M1 芯片,或许不久之后,我们将不会再看到基于英特尔 x86 架构的芯片和 M1 出现在同一屏幕上。


苹果正在不遗余力地扶持 M1,为业界同行树立了一个标杆。未来或许会有越来越多有实力的厂商逐渐替换掉英特尔的 x86,开始使用 ARM 架构的自研芯片。


英特尔还有其他需要担心的事。自家工艺进步缓慢,被人戏称为“挤牙膏”,同样生产 x86 架构的对手 AMD 四年更新了3代架构,和台积电合作后,在制程上也突飞猛进,2019年就发布了 7nm 处理器。英特尔架构没更新,7nm 的 Meteor Lake 2023年才能问世。


比时代慢半拍的英特尔,想重新追上正跑步前进的对手们。它甚至重新捡回了自己的代工厂业务,称之为“IDM 2.0”,要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投资约200亿美元,新建两座晶圆厂。


英特尔仍然是一家屹立不倒的公司。有700多亿美元的收入,在 PC、服务器处理器领域稳坐头把交椅。只是,在摩尔定律都已经濒临失效的当下,错过几年就是错过一个更新代际,对未来或许会造成指数级的伤害。


英特尔的危机并非在当下,而在未来。


腹背受敌


这是英特尔新 CEO 帕特·基辛格上任后的第一份财报,并不算一个好的开局。摆在他眼前的问题很严峻,英特尔正在自己耕耘已久的领域失城。


英特尔的毛利率连年下降,2019年就跌破了60%,为58.6%,2020年继续下降到56%,净利润更是下跌了双位数。


虽说疫情造成原材料上涨,英特尔在这样的大环境中难以独善其身。它的对手 AMD 各项数据却表现抢眼,2020年,AMD 的营收为97.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5%,毛利率也有2%的提升。 比较之下,英特尔要么生产投入没有收到成效,要么产品竞争力不复从前,不得不降低价格。


英特尔属于 IDM 厂商,从研发到生产大包大揽,相较于已经将生产全部外包的 AMD,模式更重。


对研发向的公司来说,必然要投入重金在新技术。然而,英特尔大把砸钱在制程工艺的更新上,良品率问题迟迟无法解决,无法推出新产品,只能依靠低毛利的 PC 老产品赚钱,毛利和净利下滑也不足为奇。


AMD 则迅速抢占市场,和台积电合作,在2019年就推出了 Zen2 架构的锐龙、霄龙处理器,制程为 7nm。


从 14nm 到 10nm,英特尔整整卡了5年。等到2020年 10nm 芯片姗姗来迟时,戴尔首席财务官汤姆·斯威特难掩情绪:“显然,我们对他们的延迟感到非常不满意。”


当然,英特尔和台积电、三星在工艺制程计算方式上有区别,台积电 7nm 晶体管密度和英特尔的 10nm 芯片相当。但当 10nm 芯片发布时,AMD 基于 Zen2 架构的锐龙3000、4000系列已经有多款成熟的消费级产品上线。能用上英特尔 10nm 芯片的产品至今仍寥寥无几。


这让人们不得不担心,英特尔客户们的耐心还能维持多久。


更让投资者们忧虑的是英特尔 DCG 数据中心业务营收的大幅下降,它才是英特尔押注的未来。


2021年第一季度,云端服务商的芯片订单骤降了29%,英特尔对此的解释,是客户们正在消化库存。但投资人们却在担心,因为英特尔新产品延迟,客户已经转投他人。


2013年英特尔提出“以数据为中心”的转型战略,8年过去,在数据中心芯片领域,英特尔拿下90%以上的市场份额,短期无可撼动。


对手们在默默地侵蚀这块市场。2020年第四季,AMD 在服务器芯片市场的市占率上升至7.1%,增加了2.6%,今年还发布了基于Zen3 架构的霄龙处理器,瞄准的也正是服务器市场。


甚至本行不是造 CPU 的也要来切蛋糕。在刚刚结束的 GTC 2021大会上,专注于GPU的英伟达发布了首款基于ARM架构的服务器处理器Grace,英特尔股价当天就跌了4%。


不可忽视的是,英特尔仍然在服务器领域有自己的护城河。除了CPU,他们还有数据存储、联网、AI等等一系列协同运行的产品。但AMD也在补齐自己的短板,计划以300亿美元的高价,收购全球最大的FPGA厂商赛灵思,而FPGA主要会用于通信、数据中心、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


英特尔的确找到了一个前景广阔的市场,也打下坚深的地基。但如果不加快新品更新速度,在白热化的竞争中,英特尔会逐渐失去自己的先发优势。


IDM2.0 能否带来转机?


英特尔对自己的境况心知肚明,IDM2.0 战略提出就是一个最好的佐证:他们想要夺回自己在半导体领域曾经的辉煌。这个计划野心勃勃,不仅要建设 7nm 晶圆厂,还将代工业务划分成独立的代工服务事业部(IFS),直接向 CEO 基辛格汇报。和台积电、三星抢地盘。


英特尔显然看到了代工的巨大而诱人的前景。早在2010年,英特尔就在为半导体公司 Achronix 做过代工,诺基亚也用过英特尔的行动芯片。2012年,英特尔产能过剩,又进一步开放了代工业务。


英特尔对代工这件事一直很暧昧。他们是一家 IDM 公司,精力都在生产自家产品上,有余力才会开放产能,这部分业务一直无足轻重,断断续续,更谈不上是战略重心。英特尔前发言人乔恩·卡维尔解释过,Intel 目前的重点是设计自己的产品,而非为竞争对手代工。2018年12月,他们干脆决定关闭旗下的客制化晶圆代工业务。


仅仅过了一年,英特尔又要重新杀回代工领域。在他们离开的2年,半导体市场经历了疫情后的极度缺芯,全球对芯片的需求达到了饥渴的程度。而 PC 市场虽有疫情刺激有所回暖,不过是一剂疗效不久的强心针。英特尔必须找到新的增长点。


这次他们总算铁了心要做代工,但华尔街对 IDM2.0 心存疑虑。Atlantic Equities  分析师 Ianjit Bhatti 认为:英特尔提前投资要等到2025年才可能盈利。他干脆说道:“短期内 (2 至 3 年内),英特尔恐怕无法应对 AMD 的市占率飙升。”


根据金融提供商 Refinitiv 调查, 40 位分析师有 26 位将英特尔评为“持有”或更低的评级。


如今重回代工行业,英特尔面临的对手比从前棘手许多。台积电、三星连续扩产,三星计划未来十年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扩大芯片业务。况且,他们在制程上领先不少,台积电已经宣布在2021年底将完成 3nm 工艺芯片的小批量流片试产。杰富瑞分析师马克·利帕西斯认为,英特尔在芯片制造上至少落后台积电2.5年


这并不意味着英特尔毫无机会。市场对芯片需求日益高涨,当前的产能缺口巨大,英特尔是全球少有的有先进制程能力的工厂,如果他们 10nm 和 7nm 持续投入,并尽快对外开放,必然会对台积电和三星带来冲击。Intel CEO 基辛格表示,今年晚些时候,10nm 工艺的产能就会超过 14nm 工艺。PC 市场的深厚积累为英特尔换回了时间。


过去多年,英特尔最大的问题就是战略反复,拎不清重心。他们似乎每次都进入了正确的行业——移动芯片、自动驾驶,可都没有做出成绩。说到底,还是 PC 和服务器的安稳钱挣得太过顺畅,以至无法迈出革新的一步。


大刀阔斧地投入后,真正走出舒适区对英特尔更重要。


者按:本文选自微信公众号“36氪(ID:wow36kr)”,作者:袁斯来,编辑:苏建勋,上述内容不代表36氪出海立场,36氪出海经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寻求报道、与作者交流、商务合作、投稿转载,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36氪出海”,点击菜单栏-联系我们-合作需求,扫码填写表单,与我们联系。



来源: mp.weixin.qq.com/s/?id=2e50dfcb42fe9b2840318e5c760124a9&source_url=https%3A%2F%2Fmp.weixin.qq.com%2Fs%2FqlPgi7QU3P3trPsrKjeU3w

阅读:568349 | 评论:0 | 标签:自媒体

想收藏或者和大家分享这篇好文章→复制链接地址

“当苹果和英特尔分手,半导体巨头走到十字路口”共有0条留言

发表评论

姓名:

邮箱:

网址:

验证码:

公告

收集各种优质投资、金融、时政的文章,帮助一级/二级投资人做出正确判断,收获α+β收益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