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精益管理,持续创业,财务自由❤

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年会圆满收官

2023-03-21 07:00
3月19日,为期2天的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年会在北京圆满收官。年会围绕“以高水平开放应对全球变局”这一主题,广泛邀请国内外政府及监管部门负责人、国际组织代表、金融机构领袖、专家学者及行业机构代表,展开高水平的思想交流,分享真知灼见,展望前沿趋势,为经济金融领域的开放、合作及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本次年会由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组委会、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联合主办;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特别支持;论坛的战略合作方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金财富证券有限公司;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支持单位。

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理事长、中国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靳伟出席并致辞。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史耀斌,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夏先德,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委委员宣昌能,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党委委员曹宇等监管部门领导,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陈文辉,中投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居伟民,全球财富管理论坛总干事、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李剑阁全球财富管理论坛执委会主席、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白重恩等国际组织与主权基金负责人,工农中建交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银行负责人,以及国内外领先金融机构的近百位行业领袖出席会议并作发言。 


01

  3月18日  

3月18日,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年会围绕“变局下的‘危’与‘机’:全球经济与金融业发展展望”“金融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资产管理业再定义:新趋势与新格局”“经济金融发展全球趋势与亚太机遇”等等重要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并就经济金融领域的重点、热点问题展开高峰对话,共商全球变局下的应对之道。

楼继伟在致开幕辞时表示,中国坚持开放发展,中国金融业开放成效显著,外资机构在华取得长足发展并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当前全球在经济和金融治理领域面临新挑战的背景下,要持续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共纾发展之困。同时,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扩大高水平金融开放,一是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二是致力于营造优质的政策环境和营商环境;三是完善监管制度,严守风险底线。他表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国政府将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列为今年和未来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中国始终是吸引外资的热土。开放的中国大市场,一定能为各国企业在华发展提供更多机遇。中国将会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完善外资促进服务,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共同构建繁荣稳定的全球金融市场。

靳伟在致欢迎辞时表示,近年来,北京立足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着力构建符合国家金融战略需要的首都金融体系,首都金融的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一是金融资源进一步集聚,成为众多国家金融决策管理机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平台、金融机构总部的所在地和全国资金汇集枢纽。二是多层次资本市场进一步完善。三是金融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以“两区”建设为抓手,争取跨国公司本外币的一体化的资金池试点率先在京破冰,QDLP、QFLP试点不断扩展深化;支持外资金融机构扩大在京机构和业务规模,首家外商独资保险资管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支付公司等在京成立,北京成为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的首选之地。他指出,未来北京将立足资源禀赋,坚持首善标准,着力发展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相符合、与大国首都地位相匹配的现代金融业,更好地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一是着力强化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更好服务国家金融发展大局。二是着力推动首都金融业高水平开放,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是着力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四是着力优化金融产业生态,更好地为在京金融机构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全体大会 

3月18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史耀斌,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夏先德,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委委员宣昌能,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党委委员曹宇参加首场全体大会并作主旨发言。本场大会由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秘书长刘喜元主持。

史耀斌表示,中国正努力应对全球政治经济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等挑战,中国采取稳中求进策略应对国内国际大局。中国将一方面坚持经济全球化,另一方面努力追求自身发展,为全球稳定做出积极贡献。中国将加强四个方面工作:第一,稳定国内大循环,增强内生动力。一是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二是加快科技创新,助力自立自强;三是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四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第二, 畅渠道,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一是加强制度型开放顶层设计;二是完善负面清单制度,更好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三是与国际市场对接规则、协调规制;四是加大财税帮扶力度。第三,强动力,推进重点领域对外开放。一是加强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二是坚决遏制金融服务业等领域垄断格局;三是配套构建中国特色重点领域治理框架。四是促活力,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全球治理朝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一是积极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协调;二是加强参与国际循环支撑体系建设;三是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国际税收改革和全球税收治理,以及推进加入CPTPP和DEPA等合作协定。中国将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大作用,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

夏先德表示,全球面临贸易摩擦、疫情、供应链挑战及地缘冲突。全球经济增速、利率环境、全球化环境及人口结构变化值得关注。中国政府设定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约5%,积极财政政策提效。中国将继续加强税费优惠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动绿色发展等措施。中国将继续推动高水平开放,扩大进口,保护知识产权。各国应加强合作,实现共赢发展,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他指出,尽管全球发展态势向好,但各国面临经济衰退风险。全球市场流动性收紧,利率环境变化,各国需防范金融风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产业链、供应链调整。世贸组织预测全球货物贸易增速仅为1%。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政府加大财政支出力度,预算支出安排27.51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务限额3.8万亿元。他认为,提效包括加强货币、产业、科技和社会政策协同配合。中国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财政部门引导资源配置和政策供给,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支持多边贸易体系,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各国应积极调整政策,保持市场稳定,优化资源配置,应对人口结构变化,降低贫困和失业率,提高民众福祉。各国需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的平衡发展。他强调,全球各国需关注经济增速、利率环境、全球化环境及人口结构的重要变化,以抓住发展机遇。中国政府将在财政支出、政策协同、高水平开放等方面努力,应对全球变局,实现可持续发展。

宣昌能表示,中国将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应对全球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环境,为财富管理提供多元化选择。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全球经济金融运行受到经济保守主义和逆全球化的影响,导致资源配置受限。2022年,全球资产价格波动明显,美国硅谷银行倒闭引发关注,财富管理面临更大挑战。二是全球经济金融环境变化给财富管理带来挑战,如价格体系和利率参数的非线性变化。在全球经济金融格局调整背景下,财富管理需应对未来可能的挑战。三是中国推进对外开放,为全球资产多元化配置提供新机遇。四是环境、社会及治理(ESG)领域投资前景良好。中国低碳转型带来绿色债券、碳排放权交易等投资机遇。五是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发展迅速,为全球财富管理提供新领域。他表示,中国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努力,将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通过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可持续、繁荣、高水平开放下的增长,坚持全球化和互利共赢基本理念,应对全球变局。

曹宇表示,近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中国金融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坚定走高水平对外开放之路。他强调,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业自身发展以及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未来,银行保险业制度型开放将稳步推进,包括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对标、推动监管规则与国际接轨、进一步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等方面。他指出,在金融业开放的过程中,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在中国的业务范围得到了拓宽,为中国金融市场带来了更多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填补了国内金融业的空白。未来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为所有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欢迎外资机构继续积极参与中国市场,共享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机遇。


 高峰对话 

在3月18日上午举行的高峰对话环节上,橡树资本联席创始人及联席董事长霍华德·马克斯(Howard Marks)全球财富管理论坛执委会主席、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白重恩进行了一场精彩对话。主持嘉宾为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秘书长刘喜元。 

白重恩认为,中国的经济现在还是有比较高的增幅的潜力,我们预计中国的经济增幅应该还是高于美国的经济增幅,但中国不会出现高通胀,两国货币政策不会殊途同归。

霍华德·马克斯表示,当前金融市场在过去的40年里,资本融资成本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营商相对容易。随着通胀攀升,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面临挑战。他指出,利率下滑使得过去50年来,盈利空间相对较大。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以及供应链的紧张,资金追逐商品的现象愈发明显,通胀持续走高。为应对通胀压力,央行纷纷采取加息措施,这使得融资变得更加困难,破产案例增多,资产所有者的盈利空间减少。当前的宏观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去在低利率环境下取得的投资成果已不再适用。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需要考虑相关变化,做出调整。

谈及全球金融市场,马克斯表示,2022年股票市场和固收市场出现了“双降”的现象。对于2023年是否会出现类似情况,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动态。马克斯认为2022年利率上升对资产价格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股票和债券的整体表现在历史上排名倒数第二。2023年,联储可能将继续加息,直至通胀结束或通胀心态逐渐消退。预计今年加息幅度将为1个百分点,较去年的4.5个百分点有所减缓,因此对资产价格的影响会有所降低。

马克斯表示,硅谷银行等小型银行破产或成为未来趋势的一部分,但不会引发类似2008年金融危机的系统性风险,对系统性风险并不担忧。当前的经济和金融体系相对健康,政府和央行在应对危机方面的能力也有所增强。他强调,2023年加息预计将比2022年放缓,对资产价格的负面影响也会减小。尽管资产估值相对较高,但仍在正常水平范围内。投资者需要关注投资品类的变化,但无需大幅调整投资布局。目前,金融市场的风险可控,系统性风险并不值得过分担忧。


 全体大会 

在3月18日上午举行的第二场全体大会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陈文辉,中投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居伟民,伦敦金融城市长Nicholas Lyons,摩根大通资产与财富管理首席执行官Mary C. Erdoes参加并作主题演讲。本场会议由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组委会副总干事孙晓霞主持。

金立群表示,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最有创新性、最为大胆、最具冒险性的改革开放日程,让中国在经济、社会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的经济奇迹伴随着改革开放同时发生,中国金融市场开放也非常深入,金融体系在过去40年发生了超出想象的变化。因此所有经济体都需进一步深化改革,实现与全球体制的深刻结合,以此参与国际竞争。当前,中国正致力于以高质量发展改革金融体制。亚投行在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发行人,也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签订了MOU等为可持续项目提供融资的协议,与其他高水平机构合作促进中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开放。他指出,国际金融市场的历史是持续改革开放的历史,多边体系是人类自二战以来取得的非常重要的成就。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非常重要,对于全球化导致的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也需要不断通过多边改革来解决。中国的改革开放仍在持续,改革多边体系也是持续的过程,无论是治“根”还是微调,都要本着长期的视角、甚至超越自身的视角,要认识到多边主义的努力可以造福未来一代人。只有不断加大互信、完善多边主义,才能让各国过上更好的生活,实现长期的繁荣和安全。
陈文辉表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国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才能实现经济合理增长和结构优化升级相统一,在乱局中发现和抓住机遇,珍惜和用好机遇。 具体来看,一是持续增强资本耐心,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投入。二是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高中国产业竞争力。三是壮大优势出口产业,保持外贸稳定。四是寻求各方共同认可的价值观,支持相关产业发展。五是将“两个毫不动摇”落到实处。
居伟民表示,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经济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国际金融市场更趋动荡脆弱,高风险、高波动或成为常态。一是全球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各国宏观调控政策在稳增长、抑通胀、防风险中艰难平衡。二是国际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经济金融信用基础遭到破坏,国际社会难以有效协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急需修复。三是公共卫生、数据安全、信息科技、气候变化、经济制裁等非传统风险日益突出,并与传统风险交织叠加成为新的时代难题,食品和能源问题可能形成新的风险来源。四是国际金融市场更加动荡脆弱,各种“灰犀牛”、“黑天鹅”风险事件频发,美联储加息产生的外溢效应及其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影响值得高度关注。但新机与变局同在,机构投资者需要保持战略定力,深化业务创新,加强开放合作,协同应对挑战,助力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发展新格局。一是要以长期投资穿越市场周期。二是在创新合作中把握机遇。三是要用负责任投资积极应对共同挑战。四是要在配置优化中有效防范化解风险。
Nicholas Lyons认为,当前全球经济增速较低,大多数经济体都面临着气候变化、通货膨胀、地缘性政治、能源危机、人口老龄化、流行病爆发等威胁,各国应团结起来共同应对挑战,因此必须加强多边合作。去年全球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加剧了通货膨胀,并对世界各地民众的生活水平造成影响。而在经济低迷时,可持续投资基金比其他基金更具韧性。ESG 管理相关投资者数量也呈持续正增长,并且短期回报不再是他们最主要的关注点。因为随着净零排放的实现,可持续投资最终会取得长期回报。同时,伦敦是世界领先的可持续金融中心,在全球绿色金融指数中排名第一;伦敦证券交易所是首个推出自愿碳市场的交易所;英国是发行绿色贷款最多的国家,也是除美国外全球最大的资管中心,在中国低碳转型的过程中,中英双方有巨大的合作潜力。
Mary C. Erdoes对2023年的全球金融领域提出六大建议。一是金融资产的再定价。当前资产价格和相关政策制定存在鸿沟。2023年希望估值回归长期平均水平,同时希望实体资产、数字化资产和初创公司越来越繁荣。二是2023年通胀水平会更加下降,但主要取决于美联储的措施。三是全球化的最大化仍在路上。当前服务贸易、货物贸易已经出现量、价回升,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也在恢复,这对于全球供应链将会产生积极影响。四是资产管理绩效。随着正利率、高利率时代到来,资产管理者选股、选债的策略也要发生变化。五是监管,尤其是金融科技监管。首先要对加密货币、区块链等概念进行区分。其次,全球固定收益市场的收益曲线也在发生变化,市场缺乏高收益产品,金融市场整体偿付能力出现了很大问题,市场深度、流动性较低,波动性较高。六是有效的风险管理。硅谷银行事件证明银行业并不是大宗商品行业,只有坚持做高质量的业务,维持稳健的资产负债率,才能抵挡住这场暴风骤雨。

 会议致辞 

3月18日下午,年会围绕“变局下的‘危’与‘机’:全球经济与金融业发展展望”“金融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资产管理业再定义:新“变局下的‘危’与‘机’:全球经济与金融业发展展望”趋势与新格局”“经济金融发展全球趋势与亚太机遇”等五大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执委会主席、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白重恩,中金公司首席执行官及管理委员会主席黄朝晖出席并作会议致辞。
白重恩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我们处于一个全新的时代。一是各种思想相互碰撞,从欧元正式成为欧元区唯一合法货币,达到不同国家市场一体化的最高境界,到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从多元化治理机制到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二是各种政策的实验田不断推出。本世纪以来,政策制定者出台了超宽松货币政策、财政刺激计划和危机救助计划,规模、速度都前所未有。三是各种新技术快速迭代,人工智能应用体现在各个领域,给全球经济、金融业的发展带来挑战,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模式和机遇。他指出,金融服务经济社会正向更加清洁、健康、绿色的方向转型。中国央行及监管机构鼓励金融机构做大绿色规模,积极探索建立全国性的碳核算体系,加强绿色金融标准的国际对接,绿色金融已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载体。作为金融业的中坚力量,资管行业发展既关系到上游资产所有者的收益及基金的可持续性,也关系到个人投资者的资产安全。在技术革命的推动下,资管行业已在量化投资、因子投资、主动管理、指数投资等领域进行了多次迭代,不仅主权财富基金、养老基金关注资产管理行业,资产管理者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创造符合委托人要求的管理模式,包括资产配置、风险管理、业绩评估、产品设计、激励机制等。
黄朝晖在致辞中表示,中金公司作为最早开展国际业务的中资投行,始终秉持植根中国,融通世界的经营理念。在财富管理领域,中金公司努力把握中国经济增长和居民财富快速积累的机遇,利用子公司中金财富前瞻性布局并持续发力财富管理市场,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居民财富的积累,居民资产配置中传统的房地产银行理财向净值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探索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这是资管行业和财富管理行业净值化转型中应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希望通过行业共同努力,帮助居民守护好财富,切实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提升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展望2023年,以全面注册制为代表的新一轮改革发展政策为市场带来了强劲信心,国际机构普遍预测,中国经济在2023年将实现较高增速。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将为全球经济和市场注入不竭的动力。

变局下的“危”与“机”:全球经济与金融业发展展望 

3月18日下午,首场高峰论坛以“变局下的‘危’与‘机’:全球经济与金融业发展展望”为题展开深入研讨。中国农业银行副董事长、行长付万军,中国银行副董事长、行长刘金,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张文武,法国巴黎银行董事长Jean Lemierre,安本集团主席Sir Douglas Flint参会并作主题演讲。本场高峰论坛由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组委会副总干事孙晓霞主持。

付万军表示,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全球产业体系呈现新特点与趋势,对中国经济与产业产生影响,金融业将面临机遇与挑战。首先,他认为全球产业变局存在新特点,全球化面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挑战,但危中有机,应进一步促进商品与资本流动、科技文明交往。全球产业调整呈现“三化”特点:产业转移区域多元化,直接投资领域高端化,贸易模式与投资新型化。此外,双边与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在全球贸易投资中作用突出,数字贸易蓬勃发展。其次,他指出中国产业发展具有强大韧性。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产业体系,受益于全球产业向新兴体转移,自身产业转型升级催生对外投资升级。在新征程中,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发挥更重要作用。中国对全球经济复苏具有新贡献,内外循环模式发生新变化,产业升级形成全球竞争新优势。最后,他强调要农业银行会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农业银行作为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将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以高质量金融服务支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高质量发展。一是服务好国家对外开放重大战略,二是发挥金融与科技产业循环桥梁作用,三是为跨境客户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刘金表示,全球正面临着更加严峻复杂的经济金融环境。过去两年的“黑天鹅”事件给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健和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他认为,有三组关系值得关注: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的关系;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关系;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去年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面临通胀压力,各国经济增长、居民消费及社会民生受到影响。主要央行选择收紧货币政策,但对国内外市场带来外溢风险。在中国,通胀水平得到有效管控,形成与其他国家鲜明对比。货币政策是调控通胀的重要手段,但也影响金融稳定。财政赤字货币化操作有副作用,货币超发并非经济发展的灵丹妙药。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融,金融发展不足或过度均对资源配置及实体经济造成影响。他表示,中国政府强调金融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天职,坚持不搞大水漫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潜力大,空间足,增速快,具有坚实稳定基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提升,将为全球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提供更多渠道。人民币资产愈发显示投资价值,体现了全球资产避风港作用。在当前全球经济脆弱形势下,各国都应为全球经济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张文武表示,金融机构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既面临重大责任,也拥有重大机遇。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金融机构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重点做好以下五点:一是金融需要服务发展新格局为出发点,全面聚焦高质量发展。二是金融需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三是金融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助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四是金融需积极维护经济金融大局,保证现代化稳健前行。他表示,金融现代化是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和基本元素。金融机构应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发挥金融职能和担当。具体而言,金融机构要在调结构、增动能、激发经济活力和加强风险管理等方面下功夫,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Jean Lemierre表示,各国政府和央行受新冠疫情影响,面临诸如供应链困难、消费下降等问题。现在,全球正摆脱过剩流动性局面,经济得到了合理保护。通胀问题在美国和欧洲尤为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已开始采取行动。欧洲能源危机和能源转型紧密相关。能源转型为欧洲提供了加速解决能源依赖问题和实现能源多样化的契机。他表示,法国巴黎银行长期支持能源转型,与客户合作并投资于相关行业,并对中国积极应对疫情和气候变化挑战,承诺出台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能源转型表示赞赏。他认为,这是一个充满问题和困难的时代,但我们应该把眼光放长远。加大对新能源、基础设施、能源以及节能和适应性项目的投资,将为社会、国家和人民创造价值,也为投资者创造价值。我们需要保护储蓄,稳中前进,勇于创新,解决真正的需求。

Sir Douglas Flint表示,过去一年,政府和金融行业面临了诸多挑战。2022年,百年变局中最严重的事件莫过于俄乌冲突,这场冲突给世界带来了深刻的动荡,紧张局势产生了涟漪效应。中美关系紧张、能源危机以及其他干预行动等都对金融市场产生了不小的干扰。他认为,当前的经济形势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测试,特别是对于各类业务而言,从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是无法估量的。在投资过程中,业务模型的弹性和基本面分析至关重要,而对投资模型的负面影响包括市场波动、股票市场的动荡以及科技公司的估值问题等;另一方面,居民储蓄大量流入投资领域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的进一步加剧。此外,限制性措施也对金融市场产生了影响。各国政府采取了提高税收、加强监管和限制外资流入等措施,以控制通胀和稳定经济。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和金融机构需要灵活应对市场环境,确保业务的持续性。他强调,金融业需关注五个关键领域:技术创新、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数据驱动决策、全球合作以及人才发展。他坚信,未来的金融行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要应对这些挑战,金融机构需要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金融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3月18日下午,第二场高峰论坛围绕“金融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展开深入研讨。交通银行副董事长刘珺,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纪志宏,安盛首席执行官Thomas Buberl,保诚集团首席投资官Don Guo,道富环球投资管理总裁兼首席执行官Yie-Hsin Hung出席并作主题演讲。本场高峰论坛由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组委会副总干事孙晓霞主持。

刘珺表示,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形势可归纳为“五变五不变”。一是后疫情时期可持续发展趋势不变,但绿色低碳变革将加快;二是俄乌冲突下新能源发展的趋势不变,但能源低碳转型的节奏将会改变;三是高碳行业减碳趋势不变,但向低碳转型出现机遇性变化;四是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趋势不变,但新能源领域创新速度将变快;五是气候国际合作趋势不变,但碳关税改变全球气候治理规则在变。他指出绿色金融服务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现状存在“四偏重四不够”的问题。一是偏重支持新能源,转型领域金融服务不够;二是偏重信贷投放,直接融资不够;三是偏重单一服务,系统集成不够;四是偏重传统风险管理方式,气候风险管理能力不够。他强调商业银行未来应从五方面着手加快绿色金融发展。一是精准定位和准确站位;二是多维度开拓产品创新;三是提高市场化和交易性;四是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五是加强风险管理。

纪志宏表示,绿色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我国需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以技术进步推动经济、生活生产方式的系统性变革,金融在其中承担着重要的资源配置功能。其次,他分享了建设银行在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方面做出的积极探索。一是发挥集团优势,满足绿色发展资金需求;二是创新服务模式,支持产业结构绿色升级;三是聚焦气候治理,提升金融风险防范能力;四是传递低碳理念,引导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最后,他就绿色金融实现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和更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要统筹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强转型金融探索;二是要积极助力碳市场的建设,完善碳定价机制;三是要增强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培育绿色金融的生态。

Thomas Buberl强调了当前形势下携手对抗气候变化的重要性。首先,气候上升的趋势不可扭转,但需要尽最最大努力缓和局势,并为不利情况做好准备。同时,需要量身定制保险解决方案应对可能更加频繁的灾害,但不能让保险成为逃避应对气候变化的理由。安盛在2015年率先宣布退出煤炭行业,并且目前已获得250亿英镑的绿色投资,但这远远不够,绿色金融尚且处于发展初期,只有设法建立一个更加务实完整的框架,绿色金融才会不断成熟发展。其次,共同携手对于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安盛为此做出积极努力。最后,强调国家的重要补充作用,肯定中国在领导气候行动方面所展现出的雄心和意愿,并表示希望进一步深化在此领域的合作。

Don Guo分享了对金融服务业该如何助力绿色转型的思考。首先,新兴市场的绿色转型之路更加充满挑战。虽然新兴市场对绿色基础设施需求最大,但相应的绿色金融工具并不充足,在全球发行总额中占比较低。这其中有三大原因,一是缺乏本地化的绿色发行框架,二是需要更加灵活的资本来源,三是缺乏可靠数据来衡量和追踪风险及收益。其次,金融业在为转型和脱碳提供资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不仅可以识别、促进、引导私人和公共资金参与绿色投资,也可以充分发挥不同期限资金组合的益处,比如将银行短期贷款循环投入新项目,而让保险长期资本接手成熟项目的资金需求。最后,关注绿色金融生态体系规模化的力量。行业需要与其他主要利益相关方密切合作,形成有利于金融部门发挥作用的有利环境。一是要有一个鼓励公私合作的政策框架,并支持国内和国际公共机构的参与;二是要有一个利于资本池监管的政策环境;三是要有一个资本要求机制,促进人寿保险和养老基金与政府一起合作。

Yie-Hsin Hung介绍了道富公司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实践和经验。首先,忠实履行资金受托责任,及时披露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与机会。积极与上市公司董事会管理层的直接对话,披露气候变化对公司运营所带来的风险,有效披露将为客户带来长期价值。其次,道富公司的环球投资管理具有三个关键步骤。第一步是推动长期价值导向的资产尽责管理;第二步是通过数据分析,认清事实情况并做出切实且灵活的投资决策;第三步是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投资选择,确保具有满足各种投资需求的风险敞口,并支持投资者自主投票。绿色转型需要透明度、信息披露和强有力的治理水平,这是由投资者直接推动的。当帮助公司将转型视为创新和差异化的机会时,股东也将长期受益。


资产管理业再定义:新趋势与新格局

3月18日下午,第三场高峰论坛围绕“资产管理业再定义:新趋势与新格局”展开深入研讨。投资官中投公司副总经理兼副首席投资官郭向军,瑞信资产管理部代理首席执行官Michael J. Rongetti,安联投资全球首席执行官Tobias C. Pross,柏基投资首席执行官Andrew Telfer,麦格理资产管理全球负责人Ben Way出席会议并作主题演讲。“资产管理业再定义:新趋势与新格局”高峰论坛由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特邀研究员范华主持。

郭向军表示,在全球资本市场范式转换的大背景下,资产管理行业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变化。私募股权市场热度有所回调,募资、投资和退出均有放缓。受通胀和升息环境影响,VC成长类项目承压,融资受阻,甚至产生流动性压力。私募信用市场在升息和流动性回收环境中表现出一定韧性,为投资者提供了更有利的投资窗口。实物资产方面,正从传统业态向新业态转变,投资者更加关注通胀对冲作用。公开市场方面,价值风格回归,保持成长与价值均衡配置可能是更理性的策略。对冲基金在高度波动市场中获取阿尔法机会。最后,可持续投资已成为重要趋势,虽然面临挑战,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ESG行业将实现高质量发展。

Michael J. Rongetti表示,随着中国养老金体系第三支柱新型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推出,到2025年养老产业规模将高达1.7万亿美元。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基金也有望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资金来源。瑞信指出,去年中国资产呈现多元化机会,信贷、大宗商品等另类资产投资以及量化投资策略将为投资者带来收益。中国经济在面临挑战时表现出卓越的韧性,与全球资本市场的接轨将产生积极影响。他认为中国政府制定了宏大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清洁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快速增长。瑞信认为,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将长期影响投资者的风险和机遇。金融机构需在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通过投资和积极参与被投公司管理,助力社会向低碳和可持续发展转型。瑞信预测主动管理风格将回归。在通胀、高利率特征的市场新格局下,主动型管理机构有机会结合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方法创造价值。新格局有利于另类投资方案,因为这类方案通常从价格错位中获益。

Tobias C. Pross就资产管理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私募市场正逐渐成为全球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与公募市场形成互补关系。安联在私募市场上表现出色,特别在另类投资和房地产投资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私募公司的规模远大于公募公司,它们能够降低短期波动性,以长期的投资视角发展。投资者应在实体资产上进行多元化配置,并综合考虑风险回报和现金流管理。在通胀风险上升的背景下,他预测美联储将采取措施降低通胀。反全球化浪潮和事件对全球资本市场产生冲击,投资者需关注其对市场的影响。同时,2023年私募市场,特别是基础设施项目将迎来大量机会。中国市场的跟投机会将对可持续未来发展起到很大助力。此外,安联将继续关注ESG因素,推动可持续发展,为投资者提供长期稳定回报的投资机会。传统的美国市场业务模式正逐渐向私人资本主导的模式转型。投资者越来越富有创意,开始寻求从长期投资者那里获得资金。安联计划将更多资金投入亚洲市场,特别关注中国市场,助力养老金改革等方面的发展。

Andrew Telfer表示,资产管理行业的本质是调节储蓄,引导储蓄转化为投资,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长期投资、严格选股和降低成本将仍然是资产管理行业的关键因素。全球视野、多元信息来源和密切配合私募股权团队等做法也将有助于获得更好的回报。未来ESG和气候变化、公开市场与私募股权市场界限的模糊化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都将带来挑战和机遇。资产管理行业有责任支持创业者和冒险家,通过为客户、经济乃至社会创造价值来实现使命。 他还提到,企业的增长与发展离不开长期持有股份、乐于提供支持的股东。资产管理行业的未来需要有长远眼光,注重三个因素:长期投资、严格选股和降低成本。

Ben Way表示,应对能源危机和气候危机的最佳方法是实现一个智能、公正、有序的绿色转型,利用具有竞争力的清洁技术确保能源安全和可负担性。金融机构在填补这一空白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与监管机构和其他企业等多个利益相关者合作至关重要。金融机构可以为绿色转型提供五个关键投资途径:一是支持清洁技术发展;二是促进碳市场成熟;三是推广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四是推动产业低碳化改造;五是通过投资影响企业实现气候目标。未来金融机构需与政府、企业、投资者共同推动绿色转型。


 经济金融发展全球趋势与亚太机遇 

3月18日下午,平行论坛以“ 经济金融发展全球趋势与亚太机遇 ”为题展开深入研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执委会主席、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白重恩,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张文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所长张晓晶,贝恩资本合伙人兼亚洲私募股权联席主管Jonathan Zhu,雀巢集团执行副总裁David Xiqiang Zhang出席会议并作主题演讲。“ 经济金融发展全球趋势与亚太机遇 ”平行论坛由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特邀研究员吕红主持。

白重恩表示,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完全忽视了“有区分的责任”,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不公平的。中国和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应提出自己的方案来应对这一问题。在国内,一是进行行政干预,把定量措施变成市场化的价格的体系,把减排的成本显性化;二是要把核算的体系建立起来;三是可以考虑在过渡的过程中,征收碳关税,增加出口企业为排碳所付出的成本,到欧盟可以交的税要少一些。四是让出口企业多用绿电。在国际上,中国应与其他国家一起提出合理方案,体现共同但有区分的原则,为新兴市场,尤其是亚太地区的新兴市场提供共同利益。另一做法是由国际组织提出把世界分成不同的地区,根据发展程度分成不同组别,每组设定最低碳价。其他更加市场化的方法是各个国家根据各种历史排放,根据其发展程度定总的排放额度,国家在内部进行碳排放的交易,让成本显性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做很多工作,如建设核算体系、市场化体系,把各种各样的绿电市场和绿政市场、碳汇市场连接起来,越早做越好。

张文才表示,当下全球经济金融发展有四大问题需要关注。一是全球需求趋势性走弱,导致贸易投资增长疲软乏力;二是通胀具有较高粘性,影响经济金融运行和政策选择;三是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威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四是金融脆弱性加剧,引发连锁反应甚至系统性风险。亚太地区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地区局势较为稳定,区域经济一体化较为领先。然而,在复杂多变的全球形势下,亚太地区也深受影响,人为打断经济联系、阻碍合作的现象有增无减,对区域发展构成较大挑战。鉴于此,政策性银行是推动全球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一是要坚持开放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二是优化资源配置,打造稳定畅通的产业链供应链。三是聚焦共同关切,促进包容和可持续发展。四是坚持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五是加强交流合作,注重国际发展融资协作与知识分享。

张晓晶表示,房地产行业最核心的是稳定预期。第一,房地产仍然是支柱产业,在整个产业链和国民经济中非常重要;第二,住房结构问题很突出,区位分布不平衡,流入地区跟流出地区不均衡。第三,规范财富积累机制,要从存量上“均贫富”。支持居民合理拥有住房资产,希望中低收入家庭也能分享到增长红利。一是住房是中低收入家庭最重要的财富构成,促进房地产的发展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方面。二是要积极探索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三是政府也要在其中承担重要的责任。做好住房供应,解决新市民住房问题,满足高品质的改善性需求。

Jonathan Zhu表示,受新冠疫情影响,各国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和刺激政策,使私募股权投资在2020年和2021年都出现了较大增长,但这些政策的后遗症就是通货膨胀,后又直接引发了2022年的巨幅利率上升,2022年全球私募股权投资市场迅速降温,市场规模急剧萎缩。其中亚太地区在募资上的表现比欧美市场下降得更为明显。他提出其投资策略是注重四个主要投资主题:新能源、制造业、中国企业作为供应链重要参与者和强消费需求。

David Xiqiang Zhang表示,经济金融形势面临多种的变化,但是雀巢对中国投资的信心是非常坚定的。在疫情放开之后,国际交流日益增加,相信中欧交流更加频繁。雀巢在ESG,可持续发展方面较为领先,在最新的森林500指数的排名中排名第三。我们相信中国市场有巨大希望,我们会继续推动变革,做大业务,服务更广大的消费者。

3月18日,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年会由刘喜元,孙晓霞,范华,吕红主持


02

3月19日

3月19日,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年会围绕“全球不确定性与金融业应对”“银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与人口老龄化应对”“开放与合作:全球发展新机遇”“推动可持续发展:ESG评价体系构建与发展趋势”“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展望2023年”等重要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全球经济金融领域的开放、合作和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全球财富管理论坛总干事、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李剑阁,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文红出席会议并致辞。

李剑阁指出,当今世界变局加快演变,经济增速放缓,部分国家通胀上行、宏观政策收紧,全球治理机制式微,加重了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三重压力”。因此只有坚持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实现互利共赢,中国经济才能应对挑战,攻坚克难,与世界各国共同创造全球经济繁荣和金融稳定。在如今的舆论环境中,我们必须亮明态度,决不含糊,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性经济的水平。

李文红指出,随着金融领域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北京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不断完善,市场发展潜力不断扩大。在政策资源方面,北京一直是我国金融改革开放创新试点的前沿阵地。在资金资源方面,北京是全国的资金汇聚地。在机构资源方面,在京持牌金融机构超过900家,机构类型丰富多样。在市场资源方面,北京多层次资本市场持续完善,直接融资规模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营商环境方面,北京的营商环境开放包容。面对世界经济金融的新变局,将从五个方面扩大金融业改革开放,推动首都金融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持续完善资本市场体系,支持北交所不断扩大交易规模,丰富交易品种。二是持续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大力推进金融领域“两区”建设。三是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四是大力支持财富管理行业发展,推动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财富管理中心。五是持续优化行业发展生态,始终坚持金融业务持牌经营和同类业务同等监管原则,坚决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不断完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公众风险意识。


 全球不确定性与金融业应对 

3月19日上午,第一场高峰论坛以“全球不确定性与金融业应对”为题展开深入研讨。中国光大集团党委委员、中国光大银行行长王志恒,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杨丽平,宏利总裁兼首席执行官Roy Gori,普徕仕集团首席执行官、总裁Rob Sharps,汇丰投资管理全球行政总裁Nicolas Moreau,威灵顿投资管理副主席Scott C. Geary出席会议并作主题演讲。“全球不确定性与金融业应对”高峰论坛由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规划发展部部长、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客座教授杨燕青主持。

王志恒表示,当今全球不确定性持续上升,金融业面临更大的风险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竞争格局生变。发展中与发达经济体经济实力此消彼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发生深刻变革。二是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经济发展面临挑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但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明显增加。三是多种不确定性相互交织,影响全球金融稳定。全球经济增长乏力,通货膨胀高起,赤字规模居高不下等因素叠加,政策周期松紧转化,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进退两难。四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加快发展,对金融业务经营管理影响深远。面对以上问题,他认为机遇大于挑战,应坚持统筹发力,协同推进,积极应对全球不确定性:一是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二是强化风险管理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三是积极拥抱金融科技,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四是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杨丽平表示,指出近年来全球不确定性呈现出以下两个新特点和新趋势:一是全球不确定性导致的风险事件更多,传播速度更快,冲击范围更广。二是造成不确定性因素原因更加复杂多样,相关风险更难预见、更难管理、更难缓释。如今传统的风险管理工具和风险应对的策略的效果不佳,加剧了当今世界经济失速,政策失效,治理失灵的不利局面。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应对经济金融不确定性的必然选择,并从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一是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宗旨,也是缓释金融市场脆弱性的根本要求。二是金融业改革创新是金融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防范不确定性的必由之路,只有不断地深化改革创新,发挥好改革突破的先导作用,才能打破束缚,战胜挑战,化解风险。三是金融业要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资本管理等方面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四是保险业发挥风险治理职责是天然使命,也是有效缓释不确定性的重要方面。   

Roy Gori表示,如今前所未见的多重因素加剧全球风险形式,金融服务行业有责任抵御经济波动,并增强复原力。2030年,气候变化将导致医疗成本骤增,信息安全形式严峻,电力消耗大幅增加,如今的全球能源结构亟需改善,医疗保障仍不充分。面对以上问题,宏利积极借助投资以及自身产品和服务来应对这些挑战。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人口结构不断变化、中产阶级迅速增加的背景下,市场对于保险、健康、财富,还有退休解决方案的需求将提高。在中国的老龄化加剧的同时,养老金体系仍处起步阶段,是中国当前最艰难的挑战之一。为应对这一问题,Roy Gori提议继续为养老金资产开放投资的选择,并希望为中国构建养老金体系的三大支柱贡献力量,中国的养老基金将有望以分散投资的方式获得长期稳定的风险调整回报。

Rob Sharps表示,如今金融环境已从去通胀、低利率、高估值迅速转变为通胀加剧、利率升高,这对利率较为敏感的领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由于通胀带来的不确定性,叠加央行政策力度加大,市场可能仍会持续波动,并伴随经济衰退。他认为央行政策对经济传导作用的延迟表现,意味着此前加息的后果将继续体现在未来一年中。去全球化、能源转型和不断加剧的地缘政治风险会导致全球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利率与通胀将长期保持高位。金融服务业要严格管理成本,确认优先任务,实现数字化,善流程管理,投资于多元人才,推动创新,并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需求。建议投资者在了解公司基本面的同时,还需考虑更加广泛的宏观经济、社会、地缘政治因素。时下,相较于成长型公司,他认为价值股等拥有较短期限现金流的公司将会更受青睐,固定收益市场不断涌现新的投资机会。相较于其他多数主要经济体,中国较低的通胀率使其在货币、财政方面有更多的扩张空间。经济复苏叠加出入境限制的解除,中国将在2023年为其他亚洲经济体带来意义非凡的提振作用,中国股市蕴含着诱人机遇。

Nicolas Moreau认为,如今资产管理行业正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一是新冠疫情的影响现在依然存在,叠加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多重冲击导致了高度的不确定和充满挑战的环境。二是资产价值下降。三是监管压力,全球监管重心向环境指标移动。四是人才争夺,疫情对就业的冲击改变了就业者的期待,提高了招募人才的难度。面对新的挑战,Nicolas Moreau提出了以下对策:一是关注实物资产,尤其房地产和基础设施。二是配置亚洲资产,相较于西方市场的通胀危机,亚洲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增长前景更加乐观。三是关注可持续投资。四是多维度改进工作方式,打造多元化、公平、包容的企业文化,增强自身对人才的吸引力度。

Scott C. Geary表示,当下通胀存在着持续存在与结构性趋势的可能,同时世界最大经济体严峻的人口结构问题、不平等的财政计划、去全球化等因素的交互作用,结合大宗商品和劳动力密集型的能源转型,全球正面临着严重的通胀压力。此外,去全球化挑战加剧,各行业面临供应链长期中断的风险,严重的贸易分裂会对全球造成重大的长期不利影响。同时能源转型本身也充斥着各种互相矛盾的动因。对资管公司和整个金融业而言,经济责任的提高可能成为本世纪主动型资产管理最强大的推动力,履行经济责任将导致国家之间板块内部,以及板块之间的差距拉大。与此同时,流动性已经不再足够充裕,未来市场主体间的差距将加速显现,能够快速识别和适应变化、控制成本基础,并保护定价权的企业将脱颖而出。国家之间亦是如此,各国将依靠财政政策,而不仅仅是货币政策来应对面临的挑战。他认为,全球多元化将更为重要。周期性波动加剧可能意味着全球包括美国在投资回报的主导地位将会下降,以及大幅超配某个板块,地区或者国家的整体风险将会上升。此时采用长线主题投资的视角对于在波动中获取回报至关重要。


 银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与人口老龄化应对 

3月19日上午,第二场高峰论坛以“银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与人口老龄化应对”为题展开深入研讨。兴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吕家进,浦发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郑杨,华夏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民吉,国民养老保险公司董事长叶海生,保德信金融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harles F. Lowrey,信安金融集团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Daniel J. Houston出席会议并作主题演讲。“银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与人口老龄化应对”高峰论坛由中欧基金总经理刘建平主持。

吕家进表示,商业银行要立足中国国情,着力围绕“五个高”为经济社会和自身业务的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第一,有效地激活高生育率的历史传统。围绕和生育相关的各类场景,做好服务工作,助力房地产向新发展模式转型,降低生育成本,推动生育率向传统社会文化心理决定的潜在水平回升。第二,大力支持高科技创新应用。利用特殊的市场地位促进数据市场完善规则,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第三,努力维持高储蓄率比较优势。提供更加丰富的储蓄产品,畅通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渠道。第四,要严密防范高风险因素积累的爆发。积极担当欠发达地区政府的财务顾问,帮助中小银行提升资产负债管理、风险管理和数字化的经营能力。第五,要积极融入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引进专业力量学习先进经验,完善从养老储蓄、养老服务到财富管理的业务链。

郑杨针对商业银行如何在助力高水平开放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发表思考。一是持续提升金融服务产业链供应链的能力,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畅通稳定。聚焦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固,强化系统思维,为上中下游各类企业提供包括票、证、融、贷、投、租、险等金融工具在内的金融综合服务方案。二是大力发展科创金融,助力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提供股债贷一体化的全方位的金融支持方案。三是深化发展跨境金融,积极支持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

李民吉表示,应对人口老龄化对银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分析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进程,并呼吁有关的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应该对中国合理的人口规模数做一个相对准确的预测。其次,指出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广泛而深远。不仅影响社会资本的积累,减少劳动力的供给,拉低了潜在的经济增长率,而且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压力。同时透过储蓄和投资、收入再分配、生产和消费等变化,影响银行的经营发展。最后,分享了华夏银行支持养老服务事业的经验举措。一是打造财富管理体系,强化客户经营、投顾营销、产品供给、科技赋能;二是打造有温度的养老金融服务,推出“华夏颐养”系列产品;三是打造养老金融客户局部可闭环、可循环业务的主办行,四是整合多方经验打造一体化养老生态服务体系。

叶海生强调了通过发展养老金第三支柱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首先,指出要高度重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中国人口基数最大,老龄化发展的速度最快。其次,分析了当前养老金发展现状。中国过分依赖第一支柱,第二支柱参与人数较少,第三支柱刚刚起步。养老金积累严重不足,第一支柱财政负担重,并且替代率逐年下降,保障水平参差不齐。最后,发展养老金,尤其是第三支柱,不光是银行保险业的义务,也是一个重要的机遇。最后表示发展养老金第三支柱,不仅是银行保险业的义务,也是重要机遇。

Charles F.Lowrey分享了保德信在养老保障业务的三个重要实践经验。第一,强有力的养老金体系需要三个支柱,包括国家体系、雇主体系和个人储蓄体系。但三个支柱的增幅往往不同,相应的监管监督机制也差别很大,需要出台配套政策促进三大支柱的协调配合。第二,简单、低成本、带有自动选择特征的产品更有可能提高人们的参与度。第三,充分应对人们想要通过投资为以后的生活提供可靠收入的需求。关注开发创新的解决方案,提供合适的支取型产品和服务,确保人们退休后可以想要的财务结果。

Daniel J.Houston认为,普惠金融有助于为客户提供长期稳定的财务保证,进而推动养老金事业的发展。普惠金融包括三个基本阶段,依次围绕着政府、金融和雇主系统的建立,逐步形成良性的市场循环。信安金融集团于2022年推出全球普惠金融指数。指数分析了政府、雇主和金融系统在帮助人们获得财务保证方面的作用,可以帮助判断哪些市场更有望发展成为成熟的资本和财富市场。根据全球指数表现,中国在多项指标均获高分,表现出中国的资本和财富市场在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这得益于政府在过去20多年的努力。可靠的长期储蓄工具可以支撑养老金体系发展;反之,有效的养老金体系也能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终身可靠的财务保证,这将成为资本市场经济繁荣增长的动力引擎。


会议致辞

3月19日下午,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组委会副总干事孙晓霞,易方达基金董事长詹余引出席年会并作会议致辞。

孙晓霞总结了近年来中国金融业开放取得的显著成效,表示未来中国将进一步与国际金融市场融合,在开放与合作中孕育更多的新机遇。当前国际环境风高浪急,逆全球化的思潮抬头,但是各国人民、各国企业的交融交流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全球共同面临的能源环境、疫情问题也提示我们在这个“地球村”,重视绿色发展、重视ESG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中国式现代化要求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金融业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期,北京绿色交易所的设立进一步体现了中国政府对金融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詹余引围绕硅谷银行和ChatGPT这两个热点话题进行分享,并总结背后共性。他认为,ChatGPT与硅谷银行的关系在于,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更多基于相关性,是一种概率判断;该决策并不真正基于长期或者内在逻辑的判断,而是基于短期趋势的判断,会造成行为的步调一致,从而引起共振,加速一致预期的形成,造成螺旋式的自我加强的影响,加强了或者甚至放大了风险,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作为专业机构,特别作为资产管理机构,需要一是加强专业性,二是思考的独立性和理念的开放性,三是秉持初心。


开放与合作:全球发展新机遇 

3月19日下午,第一场高峰论坛以“开放与合作:全球发展新机遇”为题展开深入探讨。工银理财董事长王海璐,建信理财董事长刘兴华,罗素投资总裁兼全球首席投资官Kate El-Hillow,柏瑞投资亚太区行政总裁Kirk Sweeney,富兰克林邓普顿全球执行副总裁兼亚太区主席Yu (Ben) Meng出席会议并作主题演讲。“开放与合作:全球发展新机遇”高峰论坛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张晓燕主持。

王海璐指出,高水平对外开放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国际分工和全球贸易有利于各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逻辑并没有发生改变。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共赢将愈发重要。金融市场作为畅通内外双循环的纽带,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在客观上为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造一流的资管市场是高水平金融开放的重要环节。理财行业要做高水平金融开放的“排头兵”。一是要把握加速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历史机遇,提升理财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二是要把握人民币国际化有序推进的市场机遇,打开理财业务的发展空间。三是要把握金融市场高水平开放带来的投资机遇,拓展理财能力圈和生态圈。四是要把握前沿科技在金融行业加速应用的时代机遇,推动理财行业数字化升级。   

刘兴华表示,要以新时代的金融文明推动理财高质量发展,第一个方面是创造金融文明的中国贡献;第二个方面是理财业务转型发展的成效显著;第三个方面是理财要自觉践行金融“三性”。未来,我国资管行业面临广阔的发展机遇,银行理财在新发展阶段还应当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要坚守为民理财的行业定位。二是坚持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的初心使命。三是不断提高专业性,增强价值创造力。

Kate El-Hillow表示,当前,我们面临最大的三个挑战:一是通胀推动的利率上升;二是经济衰退的风险及其对不同国家投资者的影响;三是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对能源价格和供应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令人担忧的一个风险是“不着陆”的可能性,即通胀没有充分下降。如持续足够的时间,或将进一步增加经济衰退的风险,央行将进一步加息,从而对金融市场构成更严重的衰退和冲击。未来五年,在投资领域需要抓住的三个关键机会:一是对以ESG为重点的投资需求不断增长;二是私募市场投资机会;三是创新型一体化投资组合管理,以进一步增强组合的风险管理。中国对全球资产管理公司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成熟,投资者对综合的财富管理解决方案的需求也将随之增长,需要进行全球合作,找到最佳方案。

Kirk Sweeney表示,现在资产管理行业面临的几大趋势:一是“新受托人”,需要应对平衡风险、回报和可持续性承诺的挑战。二是对多元化的理解加深。一方面是更多元化的回报;另一方面是更多的私人资本。三是跨境资本的自由化。过去几年的金融改革大大放宽了外国投资者进入到中国市场的渠道,这实际上也是增加了人民币作为全球货币吸引力的原因之一。四是金融知识、金融素养和投资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对散户的教育。

Yu (Ben) Meng表示,金融在解决包括气候变化等与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相关的议题中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高质量的信息披露的缺乏限制了气候投资的相关活动。ESG的信息披露通常经历三个阶段:从初级阶段的鼓励性自愿性信息披露向中级阶段的不披露(即解释的半强制性信息披露)过渡,并最终转向高级阶段的完全强制性的信息披露。此外,激励措施叠加金融创新,也是全球气候投资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有效的激励措施能够吸引全球资本市场合作、参与气候变化的领域,更好地调动市场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市场效能。市场的有效性又势必离不开金融创新的支持,这就为碳定价、碳交易及绿色税收等绿色创新体系开拓了用武之地。


 推动可持续发展:ESG评价体系构建与发展趋势 

3月19日下午,第二场高峰论坛以“推动可持续发展:ESG评价体系构建与发展趋势”为题展开深入探讨。北京金控集团董事长范文仲,申万宏源集团和证券公司董事长刘健,联博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Seth P. Bernstein,瑞士百达集团管理合伙人Laurent Ramsey,霸菱国际业务总裁Duncan Robertson出席会议并作主题演讲。“推动可持续发展:ESG评价体系构建与发展趋势”高峰论坛由基煜基金董事长王翔主持。

范文仲指出,如今国际ESG评价体系日渐成熟,但国内发展尚处于初步阶段,面临三点问题和挑战:一是中资企业对ESG的理解程度还不够高;二是评级企业范围较为单一,主要是上市公司,大型企业居多,众多中小企业普遍没有进行评级;三是数据基础薄弱,透明度比较低,客观性不足,标准化的程度不高。针对以上问题,金融机构应积极推动本土化ESG评价体系的发展,树立正确的金融价值观,并对此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将ESG评价融入金融机构的战略规划,树立新发展理念。二是积极推进ESG统计账户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强金融机构ESG评价能力建设;四是探索ESG评价结果的实践应用。

刘健表示,践行ESG投资理念,推动绿色投资,是金融服务绿色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而科学的ESG评价体系是重要基础。构建我国ESG评价体系要充分体现以下五个原则:一是要符合ESG核心价值理念,注重企业经济价值的同时注重企业的社会价值;二是要借鉴成熟市场ESG评价经验;三是要充分体现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充分考虑我国传统能源供给占比高、新型能源供给不稳定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碳金融市场,引导资金流向绿色能源领域和传统制造业领域,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传统制造业企业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四是要有效提升信息披露质量,高质量的信息披露是绿色投资的重要基础;五是要引导机构投资者加大绿色投资,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加大ESG产品供给。

Seth P. Bernstein表示,在ESG整合过程中采取五个步骤:一是投资构想生成;二是运用工具、数据和研究,将ESG整合进研究过程之中;三是与相关公司负责人深度交流;四是将这些发现纳入到投资决策之中;五是将ESG因素纳入长期管理中。主动管理型资管机构将ESG纳入整个投资过程这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并使客户受益,并强调了ESG整合始终是联博负责任投资的基石。联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可识别环境或社会方面的挑战,并对能够提供解决方案的公司进行投资。同时为了实现包括气候抵御能力在内的额外责任目标,建构了以ESG整合为基础的气候意识投资组合。在不断变化的监管、消费者倾向和竞争环境中,资管机构必须持续展开具有建设性的对话,探讨负责任投资相关的重要议题,包括法规建设、分类标准、分析框架、差异化回报乃至更多方面。

Laurent Ramsey表示,作为投资者可从三个方面来参与并加速实现向低碳和自然受益型经济的转型:一是将资金投向解决方案;二是将资金投向那些在经营上与科学的气候环境目标一致的公司‘三是与后进企业积极互动和沟通。同时指出了全球缺乏标准化的ESG指标和企业披露的问题,并建议以公司治理、产品和服务、运营风险、争议四个维度的指标作为ESG实践的重要基础。中国作为可再生能源技术的领导者以及在该领域最大的投资国,是全球能源转型的主要推动市场。中国政府的相关政策和公共财政将推动持续创新和扩大规模所需的风险资本,从而为资产所有者和投资者创造新机遇。

Duncan Roberston表示,ESG主题的分析应纳入所有资产类别的投资流程,且ESG分析有助于与被投资方接触并鼓励提升ESG标准,有助于环境和社会发展。ESG参与式实践通常是比排斥更好的、为客户利益行事的方式,并强调采取前瞻性方法的重要性。确保可持续未来的一个关键部分包括减缓气候变化,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是公认的重要贡献者。


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展望2023年 

3月19日下午,第三场高峰论坛以“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展望2023年”为题展开深入探讨。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陈道富,嘉实基金总经理经雷,荷宝固定收益与可持续投资首席投资官Victor Verberk,德腾投资管理合伙人Martin Huth,意威基金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Andrea C. Bonomi出席会议并作主题演讲。“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展望2023年”高峰论坛由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特邀研究员翟晨曦主持。

彭文生表示,近期的硅谷银行事件背后的原因有三:一是其本身风险管理,第一;二是与美联储货币政策大逆转有关;三是监管问题。对未来演变的看法有四个看法,一是系统性的风险可能还难以轻易结束;二是对中国的行业影响;三是重视金融行业的分业经营;四是或对其科创估值、融资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中国的科创融资是学习美国模式,在此过程中可能也会受到一些不利的影响,但这也为国家吸引人才,促进自身创新带来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

陈道富分享了对中国经济的四点观察。一是开春以来经济活动出现了非常好的活跃,经济的需求有相当程度的回升,但是今年需求不足仍然是我们政策的重点,仍然应该更多地来关注我们需求不足的问题。二是市场对经济的信心或者预期有所改善。三是整个金融市场似乎处在脆弱敏感的时期。四是今年整个经济的应对可能要求政府更好地、创造性地来执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两会”、二十大的一些总体部署。今年经济应在如何防范化解重大社会风险基础上,更好地处理三重压力。要想稳预期和扩大信心,扩大内需的重要保障是防范化解各类经济社会风险。

经雷表示,今年我国内需的修复、全球经济的修复,还需要持续关注。从投资回报率的视角来看,主要是围绕国内增长和美国通胀。从细分的资产类属来看,2023年权益市场相对来说确定性比较高。对于债券和信用风险,伴随着国家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国内无风险收益率的利率中枢应会不断下降。对资管机构而言,信用风险的防范以及管理是不断强化的能力。国内的大类资产配置已经在发生根本性变化,正逐步向大类跟结构的配置做转变。关于ESG可持续投资,在注册制改革下围绕着ESG对于信息披露标准的提升和对央国企估值的重估,都会不断传递可持续投资这种理念。

Victor Verberk表示,固收市场存在投资机会,固收的冬天已经过去,现在在综合收益率方面是有吸引力的。从长期来看,在股票市场下跌的年份,债券可以产生正收益,可以起到降低整体投资组合波动性的作用。由于经济前景面临更多的挑战,债券很有可能重新发挥对冲股票市场波动的作用,其中信用市场的高端部分有更好的价值。在2023年后可持续投资势不可当,对股票和固收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投资者有责任让资本流动到促进社会整体福祉的方向上去,这可以归结为将可持续性与良好的财务回报相结合。展望2023年,不确定性将继续成为市场和经济的主要议题,我们都需要在对未来了解有限的情况下做出短期、长期的投资决定。

Martin Huth表示,中国增长前景改善的迹象不仅对中国本身是积极的,对于欧洲,尤其是对于德国(对中国的出口大国),也将会从中国积极的前景和更强大的经济中获益。从核心目标行业来看,中国已从一个低成本的制造中心转变为一个快速增长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中心。在发展绿色经济的同时,对工业领域进行重组和升级,是一个独特机会。医疗健康领域也出现了快速增长的现象。人口老龄化和更高医疗健康支出这两个驱动,在中国也有很大潜力。商业服务行业方面,中国的服务业向外国公司开放将带来好处,包括信息服务、专业服务、社会援助、废物管理、医疗保健、仓储和物流服务等领域的对外开放。消费领域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预计在未来十年有5万亿美元的消费增长机会。

Andrea C. Bonomi表示,全球化仍是必要的,而且还应该在现在甚至未来继续大幅增长。从工业的角度来看,2023 年将为企业们未来的十年做铺垫。对于当前经济形势所处的位置,他认为经济已经到了扩张后的调整期,2023年可能将是这个调整期的结束点,也将是另一个高增长期的开始,由不同区域之间的竞争,本土机会回流以及对本土市场技术投资所驱动。

3月19日,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年会由杨燕青,刘建平,张晓燕,王翔,翟晨曦主持



责任编辑:张逸君

全球财富管理论坛

全球财富管理论坛是在金融开放背景下,为顺应全球资产管理行业发展与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转型需求,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联合发起成立的一个国际性交流平台组织,论坛旨在构建一个汇聚全球资产拥有者和管理者、监管部门和市场代表的长期对话沟通平台,为国内外资产管理机构搭建交流与合作的桥梁。


来源: mp.weixin.qq.com/s/?source_url=https%3A%2F%2Fmp.weixin.qq.com%2Fs%2FaOQb7_ck4TumQ29DwFXnTA&id=d1db1ac21cae5ee7f36171c5f17654c9

阅读:2896807 | 评论:0 | 标签:全球 管理 自媒体 俄罗斯 中国 美国 投资

想收藏或者和大家分享这篇好文章→复制链接地址

“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年会圆满收官”共有0条留言

发表评论

姓名:

邮箱:

网址:

验证码:

公告

收集各种优质投资、金融、时政的文章,帮助一级/二级投资人做出正确判断,收获α+β收益

标签云

本页关键词